一秒记住【笔趣阁】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412章舆论政策
胡综方才有些神神秘秘的,加之吴王本人的性格也是阴晴不定,诸葛瑾和全琮二人不敢多问,紧随在胡综身后走入偏殿。
且不说胡综本就是督兵万人的解烦督,就算他身上官职低微,以他长随吴王身侧的地位,外将也是要谨慎应对的。
胡综在西,诸葛瑾丶全琮二人在东。三人坐定之后,全琮看了眼左右无人,开口问道:
「伟则到底何事,要到偏殿来单独说?」
「非至尊之命,只是我个人有事要与两位分说。」胡综也不卖关子了,径直说道:「论公事,诸葛将军和全将军都是国家重臣。论私谊,两位都是吴王亲信。」
「如今至尊有疑难之事,还望两位将军尽好臣属的本分。」
诸葛瑾丶全琮二人的神情也都严肃了起来,诸葛瑾率先拱手问道:「伟则,究竟何事?」
胡综顿了一顿:「成都使者前来,称汉帝愿下诏将汉丶吴明白分为两国。若如此,至尊可以再进一步了!」
二人对视一眼,纷纷站起看向胡综。
诸葛瑾拱手说道:「至尊早就该更进一步了!此事极善!」
全琮也拱手说道:「在下附议,也如诸葛将军一般看法。」
若论起魏蜀吴三国之间的臣子们,唯有东吴之臣是最不拘泥名份的。
昔日曹操还有个丞相官职,刘备也有州牧丶宗亲的名头。孙权的官职仅仅是会稽太守时,就继承了江东,得到了江东众臣的拥护。
倘若再说的明白些,东吴的臣子们都是一群割据分子裹挟着本地世家,朝着割据一方的道路上狂奔不止。
孙权做了州牧,手下就能当太守丶当将军。孙权做了吴王,臣下就能做州牧丶做将军丶封侯。如果孙权当了皇帝,那臣子们最高岂不是能做到三公了?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诸葛瑾与孙权交好,素知孙权野望。而全琮就更甚了,昔日称孙权为『至尊』的提议,就是全琮在这武昌城头上说出来的。
胡综见两人态度明朗而又确定,满意的点了点头,紧接着带着两人去寻孙权。并非胡综多事,一方面为了事先通气,另一方面以防万一。
诸葛瑾丶全琮见到孙权之后,因两人都是重将,问候寒暄自不可少。此前蒋琬初到武昌后,孙权从蒋琬处得知诸葛瑾儿子丧讯,遣使召他回武昌的时候还送了份祭礼,可谓体贴备至。
说着说着,话题自然就被胡综引到称帝这件事情上了。当然是由胡综来引,他今日陪在几人身边的作用就是这般。
孙权不想当皇帝吗?
当然想。
不管是发自内心的也好,从表面上掩盖也罢,孙权都必须表现出一个谦逊的姿态来。
此前,孙权在与蒋琬沟通的外交场合上为了增强信任丶避免误判,当然要以较为明确的言语回应。胡综还能算是随侍驾前的内臣,但在诸葛瑾丶全琮两名外臣的面前,孙权还是要含蓄些的。
孙权生于江东丶长于江东,即便他再不清楚洛阳礼节,三辞三让这种基础的道理却再明白不过了。
胡综刚刚发言,孙权便皱起眉来,略带责备的语气叹道:「孙氏虽居江东三世,纵然神器无主丶天道纲倾,孤做个吴王就可以了,如何有德能来做天子呢?」
胡综站起身来,拱手道:「禀至尊,至尊虽然位居吴王,而有德无德这种事情,却不是由至尊自己来定的。」
孙权丶胡综两人只有些基本的默契,却没有句句话都排练过,这句话也在孙权的意料之外。
孙权挑眉看向胡综,右手食指指在自己胸口,音调微微上扬:「伟则是说孤的德行,孤自己说了不算?」
胡综愈加进入状态了:「当然不算!」
「至尊之德,乃需上天来定。若至尊是天命所望之人,则自能成就帝业!」
孙权微微点头:「伟则之言有理。且不论孤的事情,就单单说这天命。这天命又要如何来看?」
诸葛瑾轻咳了一声,加入到了二人的对话中来,顺着话头捧道:「至尊所言极是,伟则素有才学,还请说一说天命要如何来看。」
今日仿佛成了胡综的主场。
胡综神情坚毅的仰头看向梁柱,语气深沉的感慨道:「如要知晓天命,无非谶纬丶民心丶祥瑞这三处了。」
全琮略显好奇的问道:「伟则,不知可有谶纬预兆?」
胡综点头:「全将军久在军中有所不知。早在汉时兴平年间,就有『黄金车,班兰耳,闓阊门,出天子』的说法了。」
全琮愣了一愣:「闓阊门,这不是吴县西门吗?至尊为吴王,正和此兆!」
胡综笑道:「谶纬之事玄之又玄,又岂会只有一处呢?」
「我听闻秦始皇东巡之时,有望气者说『五百年后,江东有天子气出于吴,而金陵之地,有王者之势』。因此秦始皇改金陵为秣陵,凿北山以绝其势。」
「汉时亦有『黄旗紫盖,见于斗牛之间,江东有天子气』的说法。」
谶纬之言,在这个时代还是极为流行的,甚至很多时候可以作为法理性的依据。
曹氏『代汉者当涂高』的谶纬自不必说,刘备在益州成都晋位天子的时候,也有『赤三日德昌,九世会备,合为帝际』丶『天度帝道备称皇,以统握契,百成不败』丶『谁使主者玄且来』的谶纬。
只不过今日胡综殿上说的这些谶纬,全琮一条都没听说过。而后全琮与诸葛瑾一同对视了一眼,从诸葛瑾迷茫惊异的眼神来看,他似乎也没听过。
不过两名重臣都非痴傻之辈,既然没听说过,跟着惊讶赞叹就是了!
孙权自然听过这些,但此刻也感慨道:「谶纬之事真是玄之又玄,孤实在有些不懂。」
「可民心和祥瑞又如何解释呢?」
全琮丶诸葛瑾二人早就回过神来了,知晓了今日吴王的心思与用意。全琮更快些动了嘴,赶忙抢在诸葛瑾前面说道:
「禀至尊,民心所向当以天下万民拥护为准,而祥瑞出现更要在各处细细查访。」
「至尊既然诏臣和诸葛将军回武昌,不如就让臣等在各自辖区细细寻访。若有祥瑞或者百姓上书,再来回禀至尊。」
这种劝进的好事,诸葛瑾也当然不想错过。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看!
「禀至尊,臣在南郡曾听闻有人见得白鹿与麒麟,不过当时臣忙于军务,并未细细查探。此番回去定要仔细寻访一番。」
孙权站起,佯作斥责的说道:「子瑜,子璜,你们二人都是国家重臣,哪里能在这种事情上多花时间呢?」
「孤今日诏你们回武昌,其实是有正经军务要谈。诸葛亮与孤相约同时出兵伐魏,想让孤出兵合肥丶使魏国东西难以相顾。」
「孤觉得攻襄阳比合肥好些,你们二人怎麽看待此事?」
孙权在忙着和臣子们商量军务,心思却飘到了胡综方才说的谶纬之上。
好巧不巧,诸葛瑾丶全琮二人还没离开武昌的时候,三月一日的清晨,武昌城北的码头和驿馆处,竟接连多人发出了惊呼声。
听闻码头吏员丶驿馆吏员的惊呼声,许多人跑来查看,却什麽都没查到。
此事自然惊动了吴王,孙权派校事吕壹前来查探,十馀名官吏的口风都出奇的一致:他们清晨时分,在武昌城北的江面上看到了黄龙和凤凰!
三月一日中午,夏口处的将军孙奂处也传来急报。也是同一日的清晨之时,夏口坞中的许多兵将也都看见了黄龙和凤凰。
一时间,武昌城内流言四起,纷纷议论这是什麽徵召。
……
孙权在与自己大臣们忙于舆论建设的时候,曹睿率领着两万骑兵,却还在自东向西的穿过井陉,朝着太原的方向进发。
而此时,在故云中郡的鲜卑王庭内,轲比能盘腿坐在大帐之中,一边饮着马奶酒,一边眼神直勾勾的盯着火焰,竟是在白日发着呆。
帐中噼啪作响的烧柴声,绝对是在缺少木材的草原上一种难得的奢侈。寻常的鲜卑牧民,能有干牛粪作为燃料就已经不错了。
就在轲比能沉思之时,女婿贺齐布从帐外走了进来:「大人,田公使者方才又来催促了,言语也愈加激烈了起来。」
轲比能看了自己这个新女婿一眼,微微摇头却不应答。
鲜卑族中人才难得,死了的郁筑鞬才能超乎常人,有领兵之能,却死在了三年前的雁门郡的毌丘俭手下。
郁筑鞬死了也就死了,鲜卑人多,轲比能的女儿无论如何都不能守寡。再讨个女婿作为臂助也是不错的。
轲比能选的这个贺齐布,已经算是难得的智谋之人了,与郁筑鞬是两个极端。
轲比能淡淡说道:「使者如何激烈的?」
贺齐布学着汉人礼仪拱了拱手:「使者说,大人要麽就杀了他,要麽就随他带兵往雁门从征。」
轲比能叹了一声:「都由汉朝变成魏朝丶汉使变成魏使了,怎麽还是一般激烈?」
「贺齐布,你且与那使者说,我会派你领三千骑从征。如果还有更多事情,就让田公亲自给我写信来吧。」
「我看得懂汉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