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半个时辰后,听完辛毗讲述洛中之情后,曹真又读了盖了印玺的皇帝之信丶而且是细细读了数遍。
曹真将书信放下,呆坐在大将军府正堂的席上,眼角还有些许没擦乾的泪痕。
「佐治,你可知我心痛?」曹真的声音轻的丶似乎全身都没有力气了一般。
辛毗又长叹了一声:「我如何不知?子丹,你与文烈二人一同长大,如同亲兄弟一般。陛下也是知你二人情深,特来遣我劝解。」
辛毗难得没有称呼曹真的官职,而是直接称了字。
曹真摇了摇头,出言问道:「这麽说,陛下又要攻吴了?」
辛毗没有点头:「或许吧,谁又说得准呢?」
「方才我都说过了,董昭丶满宠二人鼓吹东南战事,欲劝陛下在濡须建功。陛下竟也答应了他们两人,而且……」
辛毗又轻叹了一声。
曹真听出来辛毗的不满之意了,发问道:「而且什麽?」
「而且陛下还遵董昭之语,遣陈群为扬州监军,似乎并不欲在扬州设立都督。」
曹真反问:「佐治,你是担心关西局势稳定之后,陛下会夺了我这都督关西之权?」
辛毗没有答应,默然不语。
天下诸将中,只有曹真与辛毗最为交好。且不论门户私计,单从公事上来说,两人一内一外也好相互呼应。
更别说辛毗女婿还在曹真这里当值。
增减一都督于大魏无损,但对曹真丶辛毗二人的家族来说,影响却不可谓不大。
曹真认真盯着辛毗看了几瞬,沉声道:「佐治,你只知我与文烈情谊,却不知我与陛下情谊。」
辛毗抬起头来,与曹真对视。
曹真道:「陛下当日在陈仓返回洛阳之前,曾与我细细深谈了一整夜。陛下的胸襟丶志向丶气度,都比朝中臣子们想像的更大一些。」
辛毗接话道:「我一直随侍陛下身侧,陛下能说什麽丶我大略也能猜度的到。统一四海丶恢弘祖业丶敕封功臣,是也不是?」
曹真摇头:「不是。」
辛毗的神情有些错愕。
曹真道:「大魏是曹氏的大魏,非陛下一人之大魏。陛下认为先帝苛待宗室的路走错了,治国丶治军,士人丶武人,宗室丶外人……」
「如何平衡朝堂,能让大魏如汉朝那般延续个四百年,又不至于出现汉朝那麽多问题。陛下想了很多很多。」
辛毗平静问道:「你二人想出来了吗?」
曹真摇头:「这般大的事情,我与陛下皆无太多头绪。」
「但提高宗室之力,以广天子羽翼,这一点已成定式。」
「就凭陛下当日与我这般承诺,我就决不信陛下会夺我之权。」
辛毗拱手示意:「君臣相知,大善也!」
曹真深吸一口气:「陛下何时去许昌?」
辛毗道:「兴许是年后就去。陛下还说要与我在许昌相见。」
曹真问道:「天下征战不休,也是难为陛下了。陛下遣你此番巡视,你心中可有计较?」
辛毗回应道:「已经有了路线。」
「先是陈仓,而后沿渭水道入上邽,再经祁山至沓中,经下辨丶南郑而返陈仓。」
「我走时还带了两个枢密院的佐吏,要留在陆逊处细细记录彼处的山川地形。」
曹真问道:「陆逊与张合五月在沓中阻击诸葛亮成功,洛中有何说法?」
辛毗看向曹真:「陛下不是给了陆逊丶张合二人褒奖吗?」
曹真摇头:「我不是这个意思。洛阳和朝堂上对此战怎麽说?」
「没什麽说法。」
「没有说法?」曹真颇感意外的问道:「诸葛亮两万人入寇沓中,陆逊丶张合固守两月才将诸葛亮逼退,朝中竟然没什麽议论?」
辛毗无奈的解释道:「有了去年夺了汉中的大胜,满朝上下都将蜀国比作土鸡瓦犬一般。」
「陆逊丶张合两月逼退诸葛亮,他们这还嫌弃两人掌军不够得力呢。」
曹真啐了一口:「这些个不知兵的士人!还真以为用兵那麽容易?」
「诸葛亮今年攻势猛烈异常,虽然只有两万人,但凭陆逊的羌兵根本守不住。武都丶陇右两处调兵齐至沓中,在沓中那破地方聚了三万多兵,连我都到了下辨坐镇!」
辛毗叹道:「朝中不知就不知吧,陛下知晓就行了。」
「对了,大将军听说了吗?昭伯任别部司马了。」
曹真先是一愣,而后又是一乐:「什麽时候的事情?」
辛毗道:「就是九月的事情。夏侯献将昭伯调到了幽州,以整军有功之名,上报朝廷将昭伯擢升。」
曹真的脸色直到现在才好了些:「我家这个昭伯,看起来是个武将性子,自幼时内里却一直有些软。」
「前年在雁门建功,两年方至别部司马,这个历练对他还是有好处的。陛下有提到昭伯吗?」
辛毗应道:「桓范将此事与陛下说了。陛下称,过个一两年丶让昭伯在边境上有些战功了,再升他为校尉。」
曹爽在太和元年就离开洛阳,先到并州田豫麾下任职,复又被夏侯献调到了幽州。
在田豫麾下的经历,使得曹爽养成了良好的军事素养。夏侯献在幽州整训郡兵之时,曹爽也出力良多。
这两年作为基层军吏摸爬滚打的经历,有与没有就是不同。
辛毗甚至觉得『猛将必起于卒伍』这句话,陛下有时就是在说曹爽。
洛中的政事说完丶新鲜事也说完丶直到聊完曹爽之后,二人一时间也无话可说。
堂内又恢复到方才的哀伤氛围。
曹真起身,看向辛毗郑重其事的说道:「我欲在陈仓为大司马遥设祭拜,连祭七日!」
辛毗也起身说道:「那就是大将军自己的事了,无人置喙。」
「信已送到,我在陈仓住宿一晚,明日再行起程。」
曹真问道:「如何不多停几日呢?」
请您收藏_(六\\\九\\\书\\\吧!)
辛毗回答道:「每处少停几日,我也就能早些回到朝中。」
「说实在的,近日朝中变动愈发大了起来。能早回的话,我会尽量早回。」
曹真点了点头:「我来助你。各处你欲巡视什麽?我提前派人去监督准备,必不使你空手而归。」
辛毗看向曹真:「你先去安排设祭之事吧。漫漫长夜,我也与你长谈一番。」
「好!」曹真应道。
……
而洛阳城中,曹睿带着徐庶丶裴潜丶毌丘俭三人,先在集市上逛了好一圈,买了许多的手工制品丶陶器和小食,都命人送到毌丘俭家中了。
毕竟不好直接送到北宫。你敢说,商家还不敢卖呢。
出了集市,曹睿对徐庶说道:「朕许久未见王子雍了,不如诸卿今日随朕去见他?」
徐庶爽朗大笑,捋须道:「陛下不管去哪,臣都只是个剑客,只管负剑相随!」
曹睿笑而不语,策动缰绳朝前行去。
王朗辞世也有一年多了。新任的司徒陈群一家搬进了司徒府,王肃也只好搬了出来。
好在曹睿在洛阳给他赏赐了宅院,命他在洛阳家中守孝,不必返回徐州东海郡中的族里。
曹睿上次来王肃家中,还是三月以前的事情。此番见到王肃,曹睿第一个问的就是配享太庙的问题。
此时三人都坐在了外面,只有曹睿与王肃二人私下对谈。
王肃微微眯眼思考着:「卫尉董公是说,选大魏功勋卓着的臣子在太庙陪祀,还要选两次?」
「正是。」曹睿道:「合乎礼制吗?这种事情,朕总要向你问一问才好下令的。」
王肃拱手说道:「关于太庙之事,臣近来也有些心得。郑玄『天子七庙』之说极为不妥,天子应设九庙才是。」
眼看着王肃又要讲他晦涩的儒家礼制的理论,曹睿连忙叫停了他:「王卿不必细说,具体细情给朕上封表文就好。」
「大魏到朕才两个皇帝,加上追封的武帝也才三人,其馀的都不是真皇帝。七庙九庙,能有多大区别呢?」
「朕只问陪祀之事是否合礼。」
王肃嘴角竟扬起了一丝笑意:「陛下说此事合礼,那就合礼。」
曹睿眯眼看向王肃:「王卿此话怎解?」
王肃言简意赅的解释道:「周礼未定,郑玄未论。若陛下想做此事,臣定会为陛下找出合适的理论作为依据。」
曹睿笑了几声:「卿真国家大儒也!」
「那朕换个问法。董昭说第一批少些丶第二批多些,具体该怎麽分?」
王肃沉默了几瞬:「陛下想让宗亲多还是外臣更多?」
曹睿想了一想:「首批还是一样多吧!第二批外臣自然要多些的。」
王肃答道:「若如此说来,第一批应选四人。」
「夏侯元让丶曹子孝二人可作为宗亲之选。」
曹睿问道:「那外姓之臣呢?」
王肃答道:「与此二人相比,外姓之臣非选三公不可。」
曹睿略带笑意的看向王肃:「如何来选?」
王肃答道:「大魏的首批三公之内,贾文和已经辞世,臣先父也已故世。」
「陛下欲选贾文和与臣先父吗?」
王肃问得直接,曹睿也答得直接:「故司徒王公可以。但朕不愿选贾文和,此人朕不喜欢,曹氏有人死在他的手上。」
王肃应道:「那就当选程昱程仲德了。大魏初立,先帝欲拜程昱为三公时,程昱恰好八十而薨。」
曹睿想了片刻:「武帝创业艰难,兖州不失丶击破袁氏,程昱出力甚多。此人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