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第405章 汉吴联盟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太和二年,大魏从蜀汉手中夺得汉中之地后,蜀汉最北的边防重地,就从汉中变成了阳安关。
    太和三年四月,诸葛亮攻沓中。年底十二月,又攻阳平关。每次出动的兵力都在两万精锐上下。
    就在曹睿驾临邺城丶在铜雀台上对臣子们进行政治伦理方面的教育时,蜀汉丞相诸葛孔明,在张合丶郭淮二将的两路逼迫下,退回了阳安关内。
    阳安关丶阳平关丶武兴关三处若放在地图上来看,呈现出一个三角形的形状。
    武兴关在西北,阳安关在西南,而阳平关在正西。
    魏蜀对交战都保持着谨慎和克制,几次小规模的接战也只是以斥候和先锋为主,并无主力部队的大规模交锋。
    若在不知兵的文人看来,诸葛亮怯战不前丶畏缩退回,近乎武装游行。而郭淮畏敌如虎,据坚城而不敢战,一味将敌人礼送出境。
    两人都是怯懦之辈。
    但实际上诸葛亮和郭淮的举动,都符合着彼此的战略考量。
    若真叫真比较起来,魏蜀两方的防御压力,真说不上谁更大谁更小。
    辛毗尚在阳平关时,与郭淮丶郝昭二人论及战略,大魏关西以汉中丶武都丶沓中三处防守为重。
    而蜀汉的防守重心也是三处。
    讨逆将军吴班坐镇阴平,应对沓中魏军陆逊部。
    镇北将军魏延负责守备阳安关,应对武都丶汉中两方面的魏军。
    建武将军王平镇守汉昌,负责守备米仓道的南口,防止汉中魏军趁机南下。
    三对三,谁都不比谁轻松太多。
    太和二年败后,蜀汉朝中议论汹汹,仿佛诸葛亮成为千夫所指的国家罪人了一般。
    但当诸葛亮本人回到成都之中,这些风言风语也就真如风一般散去。曾经上书批评诸葛亮之人,都被刘禅下诏斥责。
    诸葛亮上表自贬,为骠骑将军丶行丞相事,此事便轻轻揭过了。
    道理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诸葛丞相面对魏军尚且如此,你们能比他做得更好吗?如果不能,就勿要在朝堂之上说些虚言。
    太和三年五月末,诸葛亮从沓中率军两万回返。凭藉斩首一千五百的功绩,又被刘禅急匆匆的下诏复了丞相位。
    而蜀汉的丞相府,则设置在了梓潼郡的白水,也就是昔日陆逊奇袭不下的白水关。
    此番冬日出兵而又撤回,不过是诸葛亮以本部之兵的『练兵』之举,并未在蜀地大规模徵召。
    当然,受制于国力之限,诸葛亮也暂时徵召不起了。
    阳安关内的将军府中,诸葛亮坐于堂上,诸将及相府属臣列于两旁。
    丞相长史向朗拱手道:「属下恭喜丞相此番出兵顺利凯旋!张合丶郭淮二将,尽在丞相的计算之内,分毫不差!」
    费禕也出言说道:「自去年正月,丞相在白水整训军队。这才不到一年的时间,行军丶阵法丶对敌丶移营等事,已经与初次北伐之时截然不同了!」
    其实诸葛亮此番出兵,本就没有攻略坚城的意思,与辛毗在阳平关内猜的并无相左。
    一则练兵,二则调度魏军。
    虽然达到了预定目的,可诸葛亮面上却不见什麽喜色,淡定说道:「巨达丶文伟,你们二人就不要说什麽恭喜的话了。」
    「汉中本是国家之地,如今被魏贼占据一年多未能夺回,本相虽练兵有成,又何敢言喜呢?」
    魏延点头,在一旁说道:「丞相明鉴。」
    「大军主力屯于白水,距离阳安关路途并不遥远。即使出兵到阳平关,沿途也有道路水运可为倚靠。」
    「而魏军自陈仓丶武都远道而来,奔波耗费之下,断然没有胜过王师的道理。」
    「王师可以反覆出兵,而魏贼调度路远,长此以往必然疲惫懈怠。」
    「或东或西,朝廷定有可夺之地。」
    诸葛亮点头:「文长所言在理。」
    「若如这两次出兵一般,魏国河南兵士必不来援,从而方便朝廷攻取。若是吴国孙权也能同时出兵襄助,求胜之机也就能更大些。」
    「蒋公琰在年底从白水南下,先回成都,而后再向东入吴国至武昌去见孙权,想来此时也应该到了。」
    杨仪在一旁拱手说道:「禀丞相,属下还是认为孙权首鼠两端,不可作为出兵倚仗。」
    「前年汉魏大战之时,孙权就在荆州坐观成败,毫无动弹之意。而且听回返的使臣说,孙权之女孙鲁班还为那小曹贼生了一子。」
    说着说着,杨仪摇头叹道:「眼下两国虽为盟友,可属下依旧担心孙权的立场。」
    费禕也拱手进言道:「禀丞相,在此前蒋公琰南下时,相府决议是让蒋公琰劝说孙权攻淮南为佳丶荆州为次。」
    「从大汉的角度来看,孙权向淮南进兵,大汉向沓中进兵,一为最东丶一为最西,可以相得益彰,使魏国中军疲于调度。」
    「可孙权尚且在荆州取过襄阳,但他在合肥哪次不是徒劳无功?哪里能说动孙权攻淮南呢?」
    诸葛亮扫视一圈堂内众人,轻轻叹道:「事到如今,有一事本相要与诸位分说。」
    「去年秋季,本相回返成都之时,曾与陛下深谈汉吴联盟之事。如今魏国势大,两国若再不能摒弃前嫌合力抗北,恐怕形势将难以为继。」
    「陛下亦有感于局势。本相与陛下商定,若孙权畏惧魏国丶或因其女的姻亲等等,迟迟不愿出兵,则可以允许蒋公琰给孙权提出一个无法拒绝的条件。」
    「什麽条件?」杨仪性子最急,脱口而出问道。
    诸葛亮缓缓说道:「大汉可以支持孙权称帝。」
    一时间,堂中众人尽皆无言,而且众人面目之上尽皆露出愤恨之色。
    其中性格最为激烈的当属魏延丶杨仪二人。
    魏延原地站立握紧双拳,一双虎目盯向地面,其间愤恨仿佛要将孙权生撕了一般。
    而杨仪也皱紧眉头,两颊的肌肉咬的紧紧的,努力克制住闭口不言。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看!
    这些属下的各色神态,都被诸葛亮看在了眼里。诸葛亮本人虽然云淡风轻,可他脑海里却也喟叹了起来。
    魏国乃是大汉之敌,战场上搏命厮杀就是。
    而孙权虽名为盟友,可这个盟友的『盟』字,却比纸糊的好不了多少,更让人嫌隙和愤恨。
    先帝创业艰难,漂泊半生才立下帝业。
    从北向南流离不断,若将这些年的帐目一笔笔的累积计算,恐怕对吴国的仇恨,甚至比对曹魏还要高一些!
    关羽丶张飞二将自不必说,先帝刘备本人在夷陵战后屯于白帝,最后身死。
    夷陵一战将汉军精锐尽数折损,今日在场的所有人,他们的故旧亲朋丶同僚好友,又有多少死在夷陵了呢?
    不好算,也没法算。
    如今却要支持孙权称帝了??
    从情感上讲,在场的所有人丶包括诸葛亮本人在内,都对孙权此人的印象极差。
    可从理智上讲,连结孙权东西同攻,却成了大汉延续下去丶唯一可以依靠的机会。
    情感和理智的相互博弈,这才是让人最难接受的地方。
    过了许久,诸葛亮长叹一声,说道:「这是本相的想法,也是陛下的旨意。此事本相已与蒋公琰说过了。」
    「孙权割据近三十载,若他还有一丝雄心壮志,此事就不应该拒绝,他荆丶扬丶交三州的臣属也不会允许他拒绝。」
    杨仪拱手说道:「朝廷大政国策,非属下等人所能议论的。既然丞相心意已决,我等就在白水等待蒋公琰佳讯。」
    其馀众人语气不同,可说下来大体也都是这个意思。
    理想在现实面前还是不得不让步。
    有能让步的馀地,这就已经是一件幸事了。
    诸葛亮道:「如今魏军在关外二十里处驻扎,本相估计他们最晚二月下旬就会撤回。」
    「等魏贼撤军之后,大军再回白水营中,将此番出兵时遇到的调度丶演练之事再解决一番。」
    「若孙权相应,明年秋冬丶最晚后年,大汉再与吴国同时出兵!」
    「谨遵丞相之令。」众人齐齐拜道。
    ……
    与诸葛亮此时所料不差,丞相府参军蒋琬蒋公琰已经到达了武昌。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陇右之时,蒋琬就留在后方作为使者,成为了汉吴之间沟通的桥梁。
    其后一年半的时间里,蒋琬一人担下了朝廷与吴的交往之事,一年往返成都与武昌两次。
    如此频繁的公干出使,连武昌城外驿馆的负责吏员都认识这位来自西边的蒋参军了。
    不过蒋琬此次来到武昌,却未在第一时间得到孙权召见,而是在城外驿馆中住了三天。
    「伟则兄,」下午时分,蒋琬朝着前来问候的胡综微微行礼:「我来武昌已经三日,不知何时能得吴王接见?」
    胡综略带歉意的笑道:「公琰莫要担心,我家吴王这两日偶感风寒身体不适,不能吹风丶不能见光,因而只在宫中休养。」
    「并非有心怠慢阁下。若公琰心头不快,我在这里给公琰赔个不是。」
    说罢,胡综微微弯腰拱手致意。
    蒋琬叹道:「伟则兄,吴王的身体何时才能好转起来?」(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华娱:我竟成了资本大佬 人在截教,炼道通神! 人在截教,这个师兄太稳健了 我真没想下围棋啊! 猎人:我死了也变强了 他打铁出身,竟横压万古 我在诸天影视当皇子 让你攻略低武世界,西游什么鬼? 怪谈使可以没命,不能没活儿 诡道神话 高武:从肝二郎神天赋开始变强 半岛之我真是顶流 江湖十三之风起 人在蘑菇屋,怎么嘉宾全是前女友 诸天同穿:我的意外穿越事件 吞噬进化:我重生成了北极狼 一别两宽,将军自重,妾身想独美 大A爆涨,抄底娶回女明星 天尊重生?我靠截胡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