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德里有五百馀户,乃是九原城东的大里。毌丘俭领八百骑在里外控住道路,姜维领着两百骑随行入内。
如同各地再普通不过的村落一样,德里的百姓见到如此多的骑兵与官员前来,第一反应是要躲,发现无恙之后才会勇敢些答话。
实在是畏惧官府丶畏惧军队的本能反应。
为了避免皇帝名头太大吓到百姓,身材壮硕丶魁梧威严的满宠就成了这个队伍名义上的主官。
年逾六旬的微胖里长匆匆跑到军前,看了眼各人的形容像貌后,朝着最有将军仪表的满宠行了一礼:「小民是德里的里长孙石,拜见将军。不知将军领兵来此有何贵干?」
有了此前在冀州寻访的经验,满宠侧脸看了看皇帝。在曹睿微微点头以示允许之后,满宠开口道:「孙里长,本将今日领兵从此处路过,到你这德里探访风俗。」
「你无需畏惧,带我们走一走即可。」
里长孙石发丝斑白,却行礼得体丶落落大方,丝毫没有寻常里长一般的怯意,笑呵呵的说道:「将军说笑了,看将军气度仪表丶以及这些骑兵威严,定然是精锐之师。小民又岂会畏惧朝廷天兵呢?」
曹睿笑道:「你这老者倒是不一般。怎麽,孙里长之前见过骑兵?」
里长孙石早就注意到了此人,仪容丶气度都是他平生仅见,虽然穿着一身素袍,可身上的极贵之气却是锥处囊中一般显眼:
「见过尊驾,小民之前也是做过骑兵的,而且小民的次子也在朝廷骑军之中效力。」
曹睿挑眉,有些意外道:「也在军中做骑兵?在何处丶为何官职?」
孙石的腰杆似乎挺直了些:「禀尊驾,小民早年曾在淮南张文远将军麾下效力,曾做到了骑军都伯,建安二十一年因伤病返乡居住,至今已有十五年了。」
「建安二十一年?」曹睿问道:「张文远破东吴孙权之时,你在军中?」
「正是!」孙石的嗓门大了几分,眼睛放亮,颇为豪迈的拍了拍胸脯:「张将军在逍遥津之北追击孙权的时候,小民为骑军什长正在军中扈从。小民回到乡里十五年了,这还是第一次与人说起,尊驾竟知道此事!」
曹睿颔首,骑在马上伸手指向孙石:「此乃国之勇士也!」
「来人,赏他十匹绢。」
里长孙石反倒紧张起来了,看了眼满宠,又向左右各看了几眼。见众人的神情都很和善,又实在不愿放过横财,这才拱手应道:「贵人有赐,小民不敢不应。不过还不知尊驾是?」
曹睿挥了挥手:「一参军罢了,你无需多问。」
「方才你说你次子也在军中?」
拿人钱财手短,孙石行礼愈发恭敬了:「回禀尊驾,小民次子也在淮南做骑军司马。」
曹睿思略了几瞬,开口问道:「千石的骑军司马丶并州人,还姓孙。你儿子是不是唤作孙统?」
这下轮到里长孙石惊讶了,难以置信的看向曹睿,连说话都变得结巴了起来:「尊丶尊驾怎会认识孙统?」
曹睿轻笑几声:「大魏中外军队三十万,千石官员不过四百馀人,骑军司马就更少了,我如何能不知道呢?」
说罢,曹睿看向满宠:「满将军可记得此人?」
皇帝自称『我』,显然是不愿暴露身份,满宠自然也很配合。
满宠拱手笑道:「当然记得,天下六百石以上的武官,每一人的履历我都清楚。」
「并州素出名骑。孙统今年三旬有九,并州人,从军二十一年,数年前我在淮南朱盖将军营中见过他,只是不料今日能在此处见到他的父亲。」
「走吧,孙里长。带本将入内寻访一番,看一看百姓生计如何。」
孙石对面前几人的身份满脑子疑惑,可他们提到自己儿子后,此刻反倒不敢追问了,自是应下。
大约半个时辰后,曹睿与随行群臣出了德里,朝着九原城中回返。
曹睿道:「并州土地的收成不比冀州,耕作产量少些,生活用度还算无虞。方才听此处百姓所说,五原郡中的产量比此地还要少上许多。说到底,他们心中也是愿意内徙的。」
「在朝廷为官,整日坐在朝堂中丶不体察民情是办不好事的。郡县内徙,乃是当地官府和百姓满意的一件好事。」
「可对于朝廷丶对于大魏而言,坏处却是显而易见的。」
司马懿在旁说道:「陛下所言极是。」
「朔方丶五原丶云中这些故郡位于黄河之北丶草原之中,条件困苦乃是确定之事。若想让百姓们愿意迁到彼处,还是要寻一条生计来的。」
曹睿点头:「要说到生计,朕自然能为他们想出许多法子来。种些口粮田丶放牧丶卖羊和羊毛,这些都是些不错的生计来源。」
司马懿疑问道:「边郡从鲜卑丶乌桓手里买羊丶买马倒是有的,可这些汉人又如何能做?」
曹睿道:「汉人是人,乌桓人也是人,如何不能做?汉末纷争之时,从冀州逃到幽并丶逃到乌桓鲜卑族里的汉人难道还少吗?」
「只不过是利润不够罢了。」
司马懿叹道:「乌桓丶鲜卑已经够穷困的了,若汉人还如他们一般卖牲畜为生,恐难在彼处定居。」
曹睿颔首:「这就是朕所说羊毛的用处了。取羊毛用以纺织做成织物,做成保暖衣服来用,如何不行?」
司马懿迟疑道:「陛下,此事恐无先例,是不是先找一处试一试?」
曹睿道:「当然是要试一试的,不过先做一个试点即可,不宜大面积铺开。」
「司空替朕想着此事。到了雁门后,让雁门太守找一部乌桓丶两千百姓到草原上寻一处定居,其中半数屯垦丶半数牧马牧羊。百姓的口粮由朝廷提供,所得归他们自己。」
「先试两年的时间吧。」
司马懿下意识的以为这是皇帝的心血来潮之举,不过左右千人,耗费不了什麽资财,因而也答应的极快。
曹睿似乎看出了司马懿的不经心,笑着问道:「司空是不是不太理解朕的意思?」
司马懿愣了一下:「臣知晓陛下的意思,乃是要这两千百姓先作为试点,以此研判汉人如何在朔方丶云中丶五原这些故郡定居。」
曹睿笑道:「朕看司空还不是太懂。」
「两千成年百姓,男丁约有一千之数,正好可以用一名五百石的官员进行管辖,可以作为恢复故郡的基本规模。」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看!
「就如同边地设县一般。」
司马懿附和道:「陛下所说的两千人,就是日后边地一个建制的数量了?」
「正是。」曹睿道:「屯垦用以积累口粮,牛羊马匹可以销往内地州郡,羊毛可以用来纺织。」
「司空,卿可知晓哪里还有问题?」
司马懿沉默几瞬:「是将牛羊和羊毛销往内地吗?若以眼下的情况看来,两千人所产的牛羊丶羊毛,自然是可以买下的。」
「可如今各州郡百废待兴,百姓亦无太多资财,甚至连五铢钱都不太通行了。若数个郡的百姓都以此为生计,恐有些为难之感,牲畜丶羊毛也实在买不过来。」
曹睿点头:「司空说的很对。」
「若要让生活在草原上的汉人有生计,牛羊丶羊毛就必须在内地州郡有销路。内地州郡肯买,也要有钱买才行。」
「先让他们试试吧。若能做成,倒是可以先让军中买些羊毛织物作为御寒衣物,再慢慢向民间推广起来。」
司马懿叹道:「可是眼下民间无钱!百姓多是以物易物,再用粮食换些盐铁,几乎再无馀财,五铢钱也不流通了。」
「先让内地州郡百姓家有馀粮,才有资财可以购买东西,五铢钱方能流通起来,才能买边地出产的东西。」
曹睿看向司马懿:「正是如此。司空是录尚书事,此事应该比朕更加专业。所以如何能让内地州郡百姓存有馀粮呢?」
司马懿感慨道:「看来还是要减少赋税。五成还是过于多了,若要让五铢钱流通起来,至少要将赋税降到四成或者四成以下。」
骑马行在皇帝右手边的满宠这时候恍然道:「陛下,臣听明白了。」
曹睿转头抬眼看向满宠:「满将军听了一路了,此时听明白什麽了?」
满宠道:「当下徵收赋税如此之重,还是由于对吴蜀两国用兵,各地养兵丶屯兵的耗费。」
「若是军事上的压力小了,赋税才能徵收的少,百姓才有资财,五铢钱才能流通,边地百姓放牧才有生路。」
「归根结底,还是要论到军事上的!」
曹睿感慨道:「正是这个道理,国家困苦的根子都在军事上,不灭了吴蜀,百姓是不会富庶起来的。」
「可若是要灭吴蜀,那国家就要积蓄资财,粮食还是要徵收,徭役还是要摊派,百姓还是要生活艰难。」
「早日平吴灭蜀,才是大魏的头等大事。」
几人说着说着,骑兵队伍离九原城愈加近了。
曹睿看着不远处并不宏伟的城池,说道:「朕看开疆拓土并不困难。如朕身侧的这两万骑兵,兵甲精良丶整训精锐,就凭乌桓丶鲜卑如何抵挡?反倒是守住疆域要困难多了。」
「诸卿,朕不欲在此地停留。明早辰时便启程向雁门进发,说起来,朕还没有去过这麽北的地方呢。」
众人齐齐应下。
田豫更是在一旁说道:「臣早就在广武城内为陛下修整了住处,虽说赶不上行宫规制,却胜在宽敞整洁,比九原城里要好上许多。」
曹睿颔首:「好,到时朕去你们昔日破鲜卑的战场上看看。」(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