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三万中军北上,几乎是一日一城的速度。
十六日自许昌出发,十七日至鄢陵以北,十八日至尉氏,十九日过开封,二十日下午到达浚仪。
浚仪是陈留郡西侧一小县,却位于蒗荡渠之侧,是沟通黄河与淮河中间的一处漕运重地。河北军资水运南下,往往经过浚仪。
曹睿到达浚仪之后,接见了前来朝觐的兖州刺史孙资。孙资自太和元年外放之后,已经在兖州履任两年多了。身为一大州刺史,倒也不算委屈了他。
大军驻扎,只会停留一晚。孙资匆匆觐见走后,侍中裴潜接着请见。
已经临近深夜,曹睿已经有些疲惫了,坐在席上看向裴潜,已经打起了哈欠:「裴侍中有何事情来寻朕?」
裴潜躬身行礼:「禀陛下,关于幽并异族之事,臣有进言。」
曹睿微微点头:「说来!」
裴潜道:「臣这几日思索徵召乌桓丶鲜卑丶匈奴还有诸多草原杂胡之事,以为朝廷应该早些决断。」
曹睿不解:「按此前议论,不是到了邺城丶再令并州的护乌桓将军田豫丶幽州的安北将军夏侯献二人再行徵召麽?」
裴潜点头:「正是。不过臣思来想去,总觉得有些来不及。」
曹睿轻轻吸了一口气:「此话怎讲?如何来不及?」
裴潜道:「禀陛下,若按照大军这几日的行军速度,到达邺城已经是二月上旬了。遣使徵召各部异族,恐怕就要二月底丶三月初才能尽数通知到。」
「匈奴居于并州西河丶太原等郡,鲜卑分为三部丶乌桓又大多在雁门丶代郡丶上谷丶渔阳等边地。」
「臣只是觉得,若收拢得慢了些,或是哪里出了差错,恐怕夏季结束之前,王师就来不及赶到辽东。」
曹睿若有所思:「所以裴卿是想将徵召异族之事提前办了?若是有人不从,讨伐后再徵发也来得及?」
裴潜认真点头:「正是如此。」
曹睿的神色也认真了起来:「裴卿曾经在代郡履任,对乌桓丶鲜卑各族也都熟知。以你看来,各部都能徵发多少人?」
裴潜道:「禀陛下,辽东路远,徵发太重粮草后勤难以维系。兵多无益,只从各部精简出些精锐即可。」
「匈奴穷困。并州的五部匈奴,让各部的汉人司马留守部族,各部匈奴都尉各出兵六百精锐,匈奴可征三千骑。」
曹睿点头:「乌桓丶鲜卑呢?」
裴潜道:「这也是臣所担心的问题。」
「乌桓好说,从各部拣选徵发五千骑,已是善政。」
「鲜卑的轲比能自太和元年丶被护乌桓校尉田豫击败后,名义上归顺大魏,连年贡献不停。」
「若轲比能恭顺,鲜卑可征万骑。若轲比能不愿意应徵,那麽就应该先行讨伐轲比能,再统各部异族同往辽东。」
曹睿点头:「朕知道你的意思了。」
「这样吧,明早立刻遣人传讯并州田豫丶幽州夏侯献,令其各自徵召异族。」
「匈奴丶西部鲜卑丶与并州乌桓在雁门集结,中部鲜卑丶东部鲜卑丶幽州乌桓在代郡集结。」
「二月底丶三月初,朕将亲赴雁门,接见各异族酋长。」
裴潜来的时候心里想了许多,却惟独没想到皇帝答应的那般快,因而犹豫道:「陛下是不是与枢密院再商议一下?」
曹睿轻笑一声:「无妨,朕此前和枢密院大略议论过了,应是无碍。」
「既然裴卿深夜来寻朕,又建议朕走得急一些。裴卿愿不愿意为朕先走一趟啊?」
裴潜拱手请示道:「陛下是想让臣去并州还是幽州?」
曹睿道:「有田豫在雁门,并州哪里还用裴卿去呢?」
「裴卿昔日不是做过代郡太守吗?就持节去代郡主理幽州徵召之事吧,朕会下诏让夏侯献助你,这样他也好腾出手来丶准备练兵之事。」
闻得皇帝之语后,裴潜深施一礼:「臣定不负陛下重托!」
曹睿又打了个哈欠:「裴卿既然说得这麽急,明日就走吧。」
「是。」裴潜却继续问道:「陛下需给臣一个截止的时间为好。」
曹睿道:「如今是一月二十日,幽州路远,朕给你两个月的时间。」
「三月二十日齐至代郡,可有问题?」
裴潜又问:「陛下,那中部鲜卑和东部鲜卑的徵召,是不是……」
曹睿摆了摆手:「裴卿自己去做吧。夏侯献丶刘晔两人都是晓事理的,如何徵发丶如何不惹得异族叛乱,你们自己商量着来,朕如何能管得这麽细?」
「且回去吧,朕要就寝了。」
「遵旨,臣知晓了。」裴潜行了一礼,缓缓离去。
初次从征的散骑侍郎锺毓进了大帐,缓缓吹熄了油灯,轻手轻脚的走了出去。
……
与此同时,益州汉中郡,阳平关的关城之内。
阳平关乃是蜀中和汉中连接的锁钥之地。大魏占据了阳平关,蜀国便不能从金牛道进抵汉中。
关城的将军府中,辛毗丶郭淮丶郝昭三人在炉火旁围在一起,商讨着军事应对。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看!
郭淮将手拢在厚袍的袖中,沉声说道:「若算起时间,陛下也应该收到我们的传信了吧?」
辛毗点头:「时间我大略算过了,阳平关至陈仓七日,陈仓至洛阳四日,洛阳至许昌一日。若再宽限三日,大约十五日讯息也该到了。」
郝昭坐在一旁点头说道:「诸葛亮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赶在正月初一到阳平关外。」
「蜀国人不用过年的吗?竟由得他如此折腾。」
在大魏汉中的防御体系中,乃是三城丶两万兵的建制。
郭淮坐镇沔阳,总辖阳平关丶沔阳丶南郑三城。
南郑由胡遵镇守,而阳平关则是郝昭。据说,让郝昭守阳平关的主意,还是陛下在陈仓向大将军亲口说的。
而汉中的两万兵力,一万是外军,一万是这两年来徵召填补的羌兵。羌兵野战不行,若是用来守城卖力,倒也和外军差不了太多。
郭淮道:「诸葛亮的性子我们谁摸透过?」
「大将军早就与我们说了,他不会率军到汉中,而是会在赤亭屯驻。」
郝昭问道:「赤亭向西则是武都郡的下辨,向南则是武兴关。大将军是为了提防诸葛亮调虎离山,在阳平关佯攻,而在武都丶或者沓中那边实攻?」
郭淮摇头:「不好说,大将军也有他的考虑。我们两万兵坚守三城,理应无虞,不应置喙大将军的调度。」
炉中的火光明灭跳动,映得三人脸上的光芒时暗时亮。
辛毗看向郭淮:「伯济,我心中大略有个猜测,你与伯道二人且听一下。」
郭淮笑着点头:「辛公持节巡视,若非诸葛亮来犯丶辛公早就可以回长安了。辛公有何高论?」
辛毗道:「你们细想一想,这会不会是诸葛亮在测大魏的兵力调度?」
郭淮脸上笑意渐渐收起,开始转为严肃:「测大魏的兵力调度,他能怎麽测?请辛公示下。」
郝昭也认真说道:「还请辛公指教。」
辛毗道:「你们二人都是久任关西,我也不用寻什麽舆图了,就与你们直接说吧。」
郭淮点头:「辛公直接说吧。西至沓中丶东至南郑,各地山川地理丶险要平旷,皆在我脑中,但说无妨。」
辛毗点头:「你们看,秦州丶汉中乃是临敌前线,实际上被山川阻隔分成了三个部分。」
「最东边是汉中,中间是武都丶下辨,最西是沓中。汉中是你郭将军,下辨是张将军,而沓中是陆将军。」
「去年四月诸葛亮侵沓中之时,张合前出至沓中,大将军到下辨坐镇。」
「而如今诸葛亮侵阳平关,在蜀国之人的眼里看来,大魏军队又会如何调度呢?」
郭淮皱眉:「以蜀贼看来,或许应是张将军前出汉中丶大将军也应同至。」
「沓中就被孤立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