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一卷写到这里,是45万字左右,老实说因为强迫症,想写足一百章,后面确实水了点字数。
这是我第一部签约的作品,如我之前所言,写作已经有好几年,但一直都很扑街,一直扑街一直写,所以我这人也不是很在乎成绩,对我而言,有读者愿意看我的书才是最重要的,看到各位的评论,是比看到月票打赏更高兴的事情(虽然有些批评也会让我心肺骤停)。
老实说,在最初写大纲、设计人物的时候,其实没太指望这本书会签约,毕竟我身上有股抹不掉的文青病,就是努力压抑了,这本书还是缺乏网文味道,尤其前期缺乏剧情的起伏,吸引眼球的爽点,再加上一些不讨喜的设定,难免会劝退不少读者。
这方面我在努力的改正,尽可能让自己的文字更能为读者们阅读时带来愉快感,而不是诘屈聱牙、作弄玄虚的感觉。不过,有的设定出于一些无聊的坚持,或是因为要对小说结构大动干戈嫌太麻烦,我可能坚持己见,没有接受读者们的意见,在这里也给大家说声抱歉。
说回这本书,最开始灵感,其实来自于《大明王朝》这部剧。整个世界观的设定,我一直想体现的都是一个观念——就是阴阳协和。这个词也在文中反复提及,不仅是力量体系上,同时也是书中人物形象、人物关系和剧情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我不希望书中出现一个完美无缺的存在,哪怕是金丹真君,也应该是有阴即有阳的,就像是太极一样,就像《大明王朝》中的大部分人物一样,都有其复杂性。
同时,任何事物的发展,也是阴阳平衡的,阴阳相生,却不会相离,就好像《大明王朝》中,清流扳倒了严党,但实际上政治该黑暗的还是黑暗,有的东西并不会发生改变。
因为这种写法,所以导致我用于塑造配角人物的笔墨总是太多,主角的戏份有时就不够突出了。我确实很喜欢群像戏,但要在群像的人物塑造和读者的接受度中寻找到平衡,可能我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在写书过程中,我也在有意识给主角增加戏份,一定程度的克制自己塑造配角的欲望,结果应该说是有利有弊,有的人物我自己觉得塑造得还是比较成功的,但也有的人物,还是不免因为剧情和笔墨,显得片面化了。
比如沈去傲这个人物,在原本的设计中其实还有很多戏份。他最大的特点就是短视,为了个人利益挖家族的墙角,算是个传统的丑角反派。
不过其实在最开始的设计中,这个人物会更加聪明和复杂一些,会是一个有大局观念(在和沈求欢的互动中其实有点体现),但利益在眼前时就把这些给忘在脑后的短视人物,知道怎么做才是好的,但就是做不到,这是他身上的一个复杂性,但中后期基本砍没了,并且为了剧情和突出沈才思,直接送他领了盒饭。至于沈载方就更惨,基本没戏分,出场便是盒饭。
抛开这些戏份不算很多,人物形象也不是特别复杂的角色,作为一篇群像文,还是有好几个人物想在这里和大家详细分析一下。
首先一位就是陈求法。这一卷的名字就是“求法”,有的读者应该看出来了,我是个比较喜欢玩双关的作者,求法这个卷名自然也是一语双关的。第一层意思,就是字面上的求法,是主君求道求法的路程,但隐含的另一个用意,就是陈求法这个人物的命运转变。
在第一卷中,人物曲线变化最大的不是主角,而是陈求法这个人物。作为第一章就出场的重要配角,陈求法在文中却没有多少的高光,他的角色定位主要在于主角的导师,作为引导主角成长的一个引路式角色。
但随着剧情发展,陈求法身上的转变越来越多,比如他一开始作为一个家族心非常重,很关心族人的长辈,慢慢对陈求方和陈君谋这些人失望,并在最后提点主角;比如他前期对释门表现出了相当的厌恶,最后却是被慧识渡化,皈依佛门。一系列的转变下,陈求方逐渐走向本卷最后一章的悲剧——求而不得。
这个设计,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刻意安排吧,求而不得,也可以算是这一卷的主题,很多人物在这一卷最后都是求而不得。陈求法是这样,沈去傲是这样,沈才思是这样,至于陈君谋、陆公繇等人物的求,由于本卷篇幅,还未揭晓,只能放到下一卷的内容中了。
而在这一卷中,唯一求得了的,就是沈道云。
这个人物出场不多,但我其实在他身上放了很多的设计,某种程度上来说,沈道云和陈道白是一对对比,两人性格上有很多对立之处,沈道云清高、陈道白随和,沈道云正直、陈道白狡猾,沈道云良善、陈道白阴沉,沈道云重义、陈道白重利……等等。但我又刻意安排了这两人很多的重合点,比如是道字辈,比如都是【三尺竹】的主人,包括他们的名字,组合起来都是白云。
所以这两个人物算是背道而驰的两个极端,沈道云一心求道并且坚守正道,而陈道白不意所求且应机豹变。沈道云代表的是一种极端理想主义者,而他的结局,也说明了这样的人在本书的世界观下是活不久的。只是虽然活不久,却对陈道白的观念造成了重大的冲击,有那么一点《大明王朝》中海瑞怼嘉靖的意味(当然本书离《大明王朝》差距还是很大)
可能最后沈道云的死让主角触动那么大,会使得许多读者不解,这里其实我是有意的参考了《白色巨塔》中双男主的宿命感,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功利主义者,二者目的相同,但道途不同,殊途同归,彼此影响,又彼此理解。我希望把沈道云的理想主义留下一点影子来,所以做了这样的安排。只是笔力所限,如果影响了各位的阅读体验,还请见谅。
再要提及的一个人物是沈才思,因为沈家在第一卷中基本是反派形象,被剧情压制,有的时候看起来显得滑稽小丑。但沈才思这个人物,我考虑的其实比陈君谋还要复杂,陈君谋的形象相对鲜明,只是他行事韬晦,所以对读者而言要一步步揭开面纱,而沈才思则是开篇明义的告诉了大家他是君子风范,可在后面的文字中,慢慢就能感觉出来,这个人物似乎也不是什么君子。
这一点应该在【焚山君】的问题上最为突出,涉及到紫府道途问题时,沈才思这位“君子”彻底暴露了本性,他还是重利的,相比于自己的利,义就没有那么重要了。或者说,他心里也有正道,也有义,但最终还是压不过他的利欲,比起沈道云,他对正道的坚持还是差了许多。
在这里,其实就涉及了《资治通鉴》里的一个观点,“作之不止乃成君子”,所谓的君子,是行为更重要还是内心更重要?沈才思这样的人物到底能不能算君子?
另一方面,也是我在前文提及过的,沈才思的道基【风燎原】,是取了风火家人卦的寓意。但在本书中,沈才思一系列为了家族的行为,却是不断让沈家处境越来越坏,而且沈家陨落的四个筑基,每个人的死都或多或少有沈家自己人下手,也算是一种讽刺吧。
如果说沈道云和陈道白是一对对比,那么沈才思和陈君谋就是一对对比。
陈君谋的原型,通过本卷的几段戏文可以看出来,有比较明显的“赵氏孤儿”和“伍子胥”的影子,复仇感相当强烈。不过更深层次的,陈君谋还参考了一下《大明王朝》中的嘉靖皇帝,喜好玩弄权术、制衡下属,总的而言,陈君谋其实是个糟糕的上司,最后陈求法也是因为对陈君谋彻底失望,而选择了出走。
这样一个上司,显然也会在之后和主角产生矛盾,其实在本卷中已经有所铺垫了。主角一直对陈君谋抱有畏惧和警惕的情绪,就是这种关系的体现。
可以说,陈君谋身上几乎没有温情的体现,除了少数对儿时场景的追忆外,第一卷中陈君谋的形象十分单一。但这样一个重要的、戏份充足的人物,肯定不会是一个脸谱化的形象,在之后他的人物曲线会慢慢完善。
除了以上几个重要人物外,其实第一卷中还有两个人物是我浓墨重彩进行描写的,就是陈之陈洪父子。
陈之的名字其实就寓意了这个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求字辈的“陈求之”。陈之陈洪父子的贪,其实就是求字在这两个重笔描写的普通人身上的表现。
虽然是修仙文,但我认为对普通人的描写也应该是不容或缺的,仅仅是修士的各显神通,一篇小说未免太过乏味,也缺乏深度。我一直觉得,好的小说,【人物】才是核心,诸如设定、语言和套路这些东西,只是锦上添花,却支撑不起一整部小说的脊梁。
陈之陈洪,是普通人和修士的对比,如果刨除能力上的不同,很容易发现,他们同沈去傲没有多大差别。人性是共通的,琢磨和咀嚼人物,我觉得是读小说最有意思的地方。
在描写陈之陈洪父子时,我参考引用了不少自己的家乡习俗和方言,所以写这两个人物是最顺手,也最有亲切感的。只是我个人的方言说得并不顺溜,有的俚语也很难转化为书面语,难免有词不达意的地方,还请各位见谅。
总的来说,和一些读者说的一样,这本书其实不太像修仙文,对于修炼的部分描写较少,反而把很多其他的东西加入其中。我不想写一个很套路化的东西,一种已经有了成熟模板的文章,是没法触动人的,我还是尽可能地希望能写出自己的特色来,所以我不太愿意把自己的小说归类到哪一流派中,写法或许不够讨喜,但这是我自己的写作风格。
至于下一卷,就像我在上一章说的,主角将渡过成长期,逐渐走向成熟期,同时,另外一位浓墨重彩描写的人物也会在下一卷中迎来人物弧线的终点。下一卷的卷名叫做《论道》,和第一卷一样,也是暗示了整一卷的线索。
最后,还是得感谢各位支持我的读者朋友,很多人给予的支持让我着实感动,作为一个多年扑街作者,有这么多人愿意认真看我的书,发表评论,讨论剧情,这就是我最大的满足感了。因为担心剧透,所以有的时候我尽量克制自己的回复欲望,各位的问题不敢在评论中回答,但其实所有的评论我都有在看。尤其课代表同学,解读得相当到位,我真的很想回复,但又怕揭晓了谜底会没有悬疑感,只能按捺。
就说到这里吧,稍后就把下一章送上(本来说请假的,结果发现自己的积分换不了请假卷,只能继续压榨存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