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第364章 新任侍中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回到书房之后,曹睿让内侍叫来了司马懿与卫臻,还有侍中辛毗。
    并使人去宣在洛阳的徐庶丶卢毓二人。
    司马懿与卫臻先到了书房之中,拜见了皇帝后各自入坐。等到辛毗进入书房后,曹睿这才开口说话。
    曹睿说道:「朕叫三位过来,是要议论一番此次征蜀之功。」
    「此前早已说过,在大将军之下的诸将,按照张丶牵丶郭丶陆的排序来议。除了这四人,你们三人丶还有其馀有功文臣,也要算作战功。」
    有了此前淮南战后的封赏,三人也不惊慌,齐齐站立起来丶拱手致谢。
    曹睿挥了挥手:「不必谦辞。有功必赏,这是朕作为皇帝的本分。」
    「大魏是朕的,也是你们这些国家重臣的。如上次之例,朕先给你们三人论功吧。」
    「司空。」曹睿看向司马懿:「卿随军征战屡有建策之功,增邑七百户。」
    司马懿起身拜谢道:「臣司马懿谢陛下隆恩!微末之功,臣心中实有愧疚。」
    「不必愧疚。」曹睿笑道:「司空是朕的智囊,军略战术处处查缺补漏,司空该得此赏。」
    司马懿本想现在就提及大赦一事,可还是忍住了,想等到皇帝说完话再提。
    曹睿继续点名:「卫师傅,卿为朕留守洛阳丶半年之久不生差错。依旧增邑五百户。」
    卫臻深吸一口气,起身谢道:「陛下两次出征,臣居于后方就得了军功,恐怕惹得朝野非议啊。」
    曹睿道:「若谁有非议,让他们来朕面前说!总揽政事丶稳定后方,这是萧何一般的功绩。」
    「岂不闻功人功狗之论吗?」
    卫臻道:「臣谢陛下恩典,不过有一事臣欲进言,还望陛下考虑一二。」
    「何事?」曹睿明知故问。
    卫臻缓缓将借着大赦之机,开赦浮华案禁锢士子一事说出。
    曹睿一面沉默不语,一面也在等着司马懿的反应。
    果不其然,就在曹睿没有说话之时,司马懿也站起与卫臻并肩,出口言道:「臣也附议,愿以此次西征之功换取臣子开赦。望陛下开恩!」
    曹睿笑了一声:「坐,都坐吧。」
    「朕知道你们的心意。既然是大赦,非『大』无以体现出大魏气象。此番开赦过后,诸卿要回家勤勤引导丶勿要再让他们走上歪路了。」
    「至于司空说的用功劳换取,就不必了。朕刚许出去的封赏,就让朕再收回去吗?」
    司马懿长施一礼:「臣谢陛下恩典!陛下实乃古往今来第一明君,第一圣君,第一仁君!」
    曹睿哈哈大笑:「朕如何来的这麽多第一?不必捧朕,朕若没有诸卿辅佐丶自己一人也做不来这麽多事。」
    司马懿又是谢了好一会儿。
    曹睿听着司马懿的话语,心中不禁起了些感慨。
    方才给司马懿增邑七百户的时候,可没听他谢的这麽真诚。看来在司马懿的心中,长子司马师的前途是更为重要的事情。
    这也难怪。
    世家大族想要长久延绵下去,历代积累这是必须的。地方豪族或许积累资财丶而河内司马氏这种士族丶积累的就必须是声望和官位。
    声望是刚需。
    司马懿这一辈就曾流传过『司马八达』的说法。而司马师这里,也有与夏侯玄丶何晏并列的美称。
    而做官也是刚需。
    就拿汝南袁氏『四世三公』这一难得的家族成就来说,这是家族主脉连续四代人都出过三公。少哪代丶缺哪代都不算。
    同理,河内司马氏也是这般。
    司马懿之父司马防,对曹操有举荐之恩,而后更是做到了两千石的京兆尹。
    司马懿这一辈就更不用说。司马朗丶司马懿丶司马孚更是人杰。
    司马懿的儿子们中,司马师和司马昭都未出仕。反倒三弟司马孚的两个亲生儿子,司马邕和司马望两人,都在二十出头的年纪做了郡吏。
    这让司马懿如何不急?
    与家族传承相比,司马懿自己这个三公身上丶多几百户少几百户,反倒不是什麽紧要的问题了。
    此事告一段落,曹睿又点起了辛毗的名字:「辛侍中在长安总管后勤,事务繁琐极少差错,实乃用命之职。」
    「以辛卿坐镇关中之功,增邑三百户。」
    辛毗自然又是一阵感谢。
    曹睿与辛毗寒暄了几句后,逐渐步入了正题。
    曹睿道:「此前征吴之时,大司马首功增邑两千五百户,大将军次功增邑一千户。」
    「可是现在,朕意颇重张合之功。因而与诸卿商讨一下,是大将军功大丶还是征西将军张合功大?」
    一片寂静。
     谁也不傻,皇帝问了一个这麽敏感的问题。
    封邑的多或少,不仅涉及到侯爵地位的比较,也涉及家族声望,更涉及财产收益。
    挡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
    若是挡人增邑呢?
    而且现在有三名大臣在场,人多嘴杂丶若是说了什麽话,说不定十日之内丶远在陈仓的曹真就会知晓了。
    又不是自己切身利益之事,谁愿插嘴?
    更何况只涉及封赏多少与否,与朝廷大政实在无关紧要。
    三人你看看我丶我看看你,一时间都未出声。
    曹睿笑道:「怎麽?诸卿也如朕一般顾虑了?」
    卫臻是个低调君子,向来明哲保身,对这种事一般不太掺和,曹睿也没指望卫臻说出些什麽明显的意见来。
    反倒是辛毗上前半步,拱手应道:「臣以为大将军比征西将军功大!」
    曹睿问:「辛侍中是怎麽考虑的?朕也在疑难之中。」
    辛毗道:「功劳分高低大小,实际上要先分清主次。」
    原文在六#9@书/吧看!
    「先不论诸将之功,臣想请问陛下,此番征蜀取得的成果中,何事最重丶何事在次?」
    曹睿的神情也渐渐严肃了起来:「取汉中最重!损蜀军在次。」
    辛毗道:「大将军督军三万急取汉中,三日而得阳平关。沮县丶阳平关二将投降,皆是大将军率军亲至汉中的结果罢了。」
    「得到汉中,大将军自是首功。从去年十二月到今年六月,大将军又每战不缺。」
    「因而臣以为,大将军比征西将军功大!」
    曹睿感慨道:「辛卿适才之言有理。不过朕还是觉得,若赤亭没有打得那般快,恐怕汉中也难得。因而稍稍属意于张合。」
    司马懿开口说道:「打赤亭之时,臣就在陛下身边,与陛下下了一整日的弹棋。」
    「以臣来看,赤亭青泥水河谷之战,张合只是统军指挥罢了,功劳与大将军不能等同。」
    辛毗出了头,司马懿也随后跟上,实在是有趣。
    曹睿当即伸手指向司马懿:「司空接着说!」
    司马懿道:「那一战并无多少战略在内,哪一方调度得当丶哪一方士气更高丶哪一方能承受伤亡更多,胜负就会分明。」
    「大魏天子亲自坐镇军中,而蜀军军中只不过是一伪丞相,士气高下立判,此一胜也。」
    「大魏中军更精锐丶人数更多,蜀军兵少势颓,此二胜也。」
    「有这两胜,张合安能打不赢?不过是调度各部丶稳步进攻罢了。张合借的是陛下的威势。」
    曹睿笑着说道:「司空真是好伶俐的言语!」
    「司空与辛侍中所言有理,那此事朕也不再犹豫了。」
    「此番得了汉中,实乃大胜丶与去年征吴时相仿。大将军增邑两千户丶征西将军增邑一千户,这个安排可还妥当?」
    辛毗略显迟疑的说道:「圣意如此,臣等安能置喙?不过臣有一虑,去年大司马增邑两千五百户丶今年大将军增邑两千户,是不是有些区分开了?」
    曹睿答道:「正是区分。二人都是首功,但在朕看来吴强蜀弱,攻吴之功比攻蜀要重些!」
    「这也是朕给朝廷众臣的一个区分。」
    辛毗拱手应下,再不多言。
    曹睿点头:「那牵招丶郭淮丶陆逊三人呢?」
    司马懿道:「臣以为牵招可得八百户,郭淮五百户足矣。而陆逊不应增邑。」
    曹睿看向卫臻辛毗:「你们二人觉得呢?」
    卫臻顿了一顿,也出言说道:「臣附议。」
    辛毗接话道:「臣也附议。」
    曹睿点头:「八百丶五百之功合理。陆逊的功劳,朕拿吴侯之爵丶千户封邑给陆逊兑现过了。」
    「此番就不再赏他了。」
    此时正值上午,徐庶丶卢毓二人来的也快。就在曹睿与三名臣子论功之时,徐丶卢二人已经到了书房外候着。
    锺毓进来询问,曹睿招了招手丶示意锺毓将徐庶与卢毓领进来。
    两人拜见之后,曹睿开口问道:「徐卿为大魏操持农事和屯田事,卢卿在为大魏修律。洛阳城除了尚书台,如你们二人一般忙碌的恐怕不多吧?」
    徐庶拱手答道:「食君之禄丶为君分忧,这乃是臣的本分。去年陛下改制屯田以来,豫州屯田粮食徵收之量少了一成定数丶实际所得才少了百中取三。」
    「陛下深谋远虑,屯田减租实乃利民的善政。」
    曹睿点头,而后又问了卢毓修律之事。得知修律已经完成三分之一后,开口向徐丶卢两人问道:
    「徐卿丶卢卿,愿不愿意到朕身边做一任侍中啊?」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公主被杀我背锅?那我只能无敌了 我的法宝都是规则系 坐看仙倾 大明:我朱高炽马皇后的梦中情孙 江山风物志 是你提的分手,摆摊后又来求我? 家父是康熙 我在幼儿园假装修仙 小师弟要逆天 当了魔君的我想转系去道门 大唐:父亲您不造反,我造反! 朕遇到了一个诈骗犯 大国实业 御兽:怪谈副本,开局我是懒大王 异度旅社 天唐锦绣 我为了少主威严欺负下老婆没错吧 修仙从分家开始 特战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