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六科在整个朝廷,乃至整个大明都是极为特殊的存在。
自从洪武皇帝朱元璋允许闻风奏事之後,六科的官员就成了监察百官的存在,所谓闻风奏事,顾名思义,只需要听到一些风声,或䭾传言,不需要任何证据,六科的官员就可以弹劾朝中任何一个官员。
至於搜集证据,调查这些官员,则是锦衣卫的职责。
六科有存在的必要吗?当然有,朱元璋设立六科的时候,是在洪武六年,彼时整个大明的官员基本盘都是前元遗留下来的。
前元遗留下来的那些官员,都是那些层层盘剥百姓的存在,朱元璋一家就是被这些官员盘剥的活不下去的。
朱元璋太清楚整个大明的官员是一批什麽样的人了。
全都杀了,或许会有冤枉的,但不会冤枉太多人。
所以朱元璋给与了六科闻风奏事的许可权,朱元璋很清楚,六科的这些官员随意弹劾,基本上没有冤枉的,或许有弹劾错的罪名,但被弹劾的人未必冤枉。
当然,六科从设立以来,进入六科的官员都是真正的清流,而非那些名义上的清流,六科的所有官员,虽然品级很低,但他们拿的俸禄却是要高三级。
再加上六科的官员基本上不需要人情往来,也不需要许多额外的开支,俸禄都是够养家的。
即便是六科的官员想收钱,也不敢,因为每一个六科官员都得罪了一大批朝廷官员,在那些朝中大佬眼中,这些六科的官员就像疯狗一般,只能引导利用,切不可想着收为己用。
六科的任何一个官员一旦和朝中某个官员有所勾结,首先就会被他的同僚弹劾,还会被那些他的罪过的官员往死里弹劾。
这种情况下,六科的官员基本上很少有和其他官员勾结的,好好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即便弹劾其他官员再狠,只要自身立得住,没有把柄,就没人能把他们怎麽样。
每次朝会,都有六科的官员弹劾周楚,毕竟周楚树大招风,不过整个六科而言,弹劾周楚的只是少数,毕竟周楚捞钱都是顺手而为的,基本都是之前在江南的时候,抄家顺手拿点。
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嘉靖放心。
这部分六科基本是不知道的,毕竟周楚拿的那些基本都是假借倭寇的名义暗地里进行的,明面上抄家的那些,周楚是一文钱也没拿。
所以明面上,周楚在为官方面基本没什麽瑕疵,结党营私基本没有,无数官员想要攀附周楚,却找不到门路。
这些六科官员都是知道的。
而被周楚提拔上来的官员,无论是严嵩还是张璁,两人一个在江南,一个在南直隶,乾的一个比一个漂亮。
虽说严嵩贪了点,在江南省也有不少官员攀附,但这都是严嵩的问题,上升不到周楚身上。
要说周楚残害忠良,不说在江南如何,单单京城查办的这些官员,一桩桩一件件,每个人都是证据充足,残害忠良说不上。
真正的残害忠良,是像前朝刘瑾那般,手下的那些乾儿子一个个不干人事,对谁下手,完全看谁得罪了他们,并非完全出自皇帝的利益。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林子一旦大了,什麽鸟都有,很多时候是不可避免的,或䭾说刘瑾这种人到了那个地位之後,很享受那种状态,也不太想避免。
实际上六科官员如今弹劾最多的,恰恰是内阁首辅杨一清,杨一清作为内阁首辅,本就看不惯这些六科的疯狗,要说杨廷和和六科官员之间的关系还算融洽一些。
但杨一清不同,杨一清一向看不上六科的这些官员,於是经过毛纪和夏言等人的稍加引导,这些六科的官员纷纷向杨一清蜂拥而上。
杨一清宦海浮沉几十年,从来都算不上清廉,甚至可以说得上是一屁股烂账,想要弹劾杨一清,六科的这些官员能切入的点就太多了,他们根本就不需要证据,只需要得到一点风声就可以。
一般而言,六科官员很少这麽集中的弹劾内阁首辅,毕竟内阁首辅在朝中算是权势最高的一位官员了,但原本攀附杨一清的那些官员经过周楚和陈万言轮流折腾了一番之中,已经所剩无几了。
如今的杨一清,虽然算不上孤臣,但在朝中的权势和以往的那些内阁首辅相比,要弱很多。
如果是以往,六科官员虽然强硬,但要他们弹劾一个权势滔天的内阁首辅,他们还是有些发怵的,一般被他们弹劾最多的都是内阁其他成员。
但如今形势不同,内阁之中,杨一清虽然是内阁首辅,但有无数官员攀附的却是毛纪。
毛纪的权势隐隐要超过了杨一清。
同样的情况下,弹劾杨一清这个权势没那麽大的内阁首辅,六科的官员既能落得正直的名声,又不会得罪毛纪这个实权派,何乐而不为?
六科的官员并非不会权衡利弊,实际是他们这些人是最会权衡利弊的,该弹劾谁,该以什麽样的理由弹劾,都是大有讲究的。
倘若六科的官员从来都不是公正无私,他们只是做他们这个位置该做的事,该说的话罢了,在职责的限制之内,他们每个人都会权衡利弊。
“陛下,臣要弹劾内阁首辅杨大人,臣听闻杨大人在老家纵容他们杨家子弟侵吞百姓土地,甚至杨家在云南根本不把普通百姓当人看,搜刮民脂民膏,整个安宁府可谓是民不聊生。”
一个六科的官员率先出列道。
“陛下,臣要弹劾内阁首辅杨大人以权谋私,他的孙子杨盛斋如今在江南省出任锦衣卫千户,杨盛斋在江南可谓是无法无天,请陛下严惩杨大人和杨盛斋。”
另一位六科官员出列道。
.......
一个个六科官员如同商量好了一般,纷纷弹劾起了内阁首辅杨一清。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六科的官员多麽公正无私,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朝廷,为了大明呢。
实际上这些人之中大多数都是为自己博取直名罢了,妄图以此流芳百世。
“陛下,杨盛斋一事,确有其事,如今整个江南被杨盛斋搅成了一锅粥,他简直是任意妄为。”
杨廉出列道。
陆炜的大婚已经过去了两日,周楚和锦衣卫没有任何动作,这让杨廉大为惊喜,他没想到周楚这位锦衣卫指挥使变了性子了,看来无论是什麽人,在官场浸淫许久之後,都会变得。
岂不闻那严嵩当年也是一心为国为民,如今呢?虽说也是在为陛下办事,但其中有多少是为了升官发财,那为国为民的心还有几分呢?
杨廉包括很多官员都是这麽过来的,所以他对於周楚的转变并不意外。
年轻人总是要遇到一些挫折,才能认清这个世界的危险,才会明白,很多事不是他想如何就如何的。
杨廉这麽想的,攀附在毛纪手下的很多官员也都是这麽想的。
甚至包括毛纪,也觉得周楚开始转变了。
只有夏言,眼看着周楚一点动静没有,不仅没有放松,反而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如今的周楚给他一种熟悉的感觉,就像之前陈万言当权的时候,周楚也是无比低调,但後来的事实证明了,这位锦衣卫指挥使从来都不是吃素的。
他们这些人要说谁对周楚最为了解,那无疑是夏言了,夏言和周楚打交道是最多的,当初周楚带着锦衣卫闯入自己府中,当着自己的面杀了自己府中的下人,夏言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更不用提夏言後来在江南的经历了,那是夏言最不想回忆的一段记忆,那段时间夏言几乎每天都心惊肉跳的。
夏言觉得毛纪对周楚要麽是不够了解,要麽是了解,但在装糊涂,反正很多事都是杨廉这些人在推波助澜,他只需要坐享其成就可以了。
倘若成了,毛纪就是内阁首辅,到了那个时候,他夏言入阁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甚至杨廉也会被顺势抬入内阁。
真要是这个局面达成了,他们这些人又可以在朝中只手遮天了。
皇帝的权力,只在十步之外,千里之内,超过这个范围,就是皇权无法抵达的范围。
反而是他们这些文官集团,能牢牢掌控整个大明所有的土地。
关於杨盛斋的事,朝堂之上已经不是第一次被人提起了,实际上这几次朝会,几乎每次都会有人弹劾杨盛斋,有人借着杨盛斋弹劾周楚,有人则借着杨盛斋弹劾杨一清。
说白了,杨盛斋不过是个引子,所有人都明白,这个年轻人之所以敢在江南如此无法无天,无外乎是背靠周楚这位锦衣卫指挥使和他的首辅祖父罢了。
搜书名找不到,可以试试搜作者哦,也许只是改名了!
所有人也都清楚,杨盛斋这个锦衣卫千户也只是暂时的,能干多久还不清楚呢,说不定过段时间就会锒铛入狱,但这并不重要。
重要的从来都是他身後的周楚和杨一清。
很多人摸不清楚周楚和杨一清之间到底是一种什麽样的关系,所以杨廉等人才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就是为了试探周楚,一旦周楚选择了沉默,就是他们对杨一清动手的时候。
周楚的沉默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如今朝堂上的局势,弹劾内阁首辅杨一清,杨廉很清楚,第一次弹劾基本不会有太大的作用,杨一清能成为内阁首辅,岂是那麽容易被扳倒的?
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事,他们要通过这次的弹劾向京城之中的文武百官释放一个信号,他们要动内阁首辅了,有人想往上挪一挪了。
那些有野心的官员自然是会看准机会,趁着这个时机上船,否则一旦毛纪成为了内阁首辅,他们再去攀附毛纪,就没有任何作用了。
能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到毛纪的,将来毛纪成功后才会记住他们,才会提拔他们。
事後的攀附不值一提。
“你说杨家在安宁府鱼肉百姓?朕倒是没听说过,不过云南毕竟离京城太远,倒也说不准,这两日那沐公府的郡主,沐云萍不正好在京中吗?云南的事沐公府应当是知道的,黄锦,让人去宣沐云萍,让她来说说怎麽回事。”
嘉靖看向黄锦道。
“宣沐云萍觐见。”
黄锦高喝一声,下面的太监听到这话,急忙出宫去宣沐云萍去了。
“杨盛斋的事,朕这些时日听的耳朵都起茧子了,朕已经让人去查了,如果真像你们说的那样,该怎麽办就怎麽办。”
嘉靖有些不耐烦道。
对於杨盛斋,嘉靖秉持着一个原则,那就是能拖就拖,多拖一会,杨盛斋在江南就能多折腾一会,越折腾对自己和朝廷越有利。
弄个孙猴子在江南的目的,不就是要把江南搅个天翻地覆吗?
“石淙,你最近是不是得罪什麽人了?今日怎麽这麽多弹劾你的?”
嘉靖半开玩笑道。
杨一清听到这话,缓缓站了出来。
“可能是老臣占着这个首辅的位置,挡了其他人的路吧。”
杨一清有些无奈道。
杨一清不愧为官数十载,演技可谓是顶级的,说这话的时候,彷佛瞬间老了许多,言语之间唏嘘无比,朝廷上的许多人看了都忍不住动了恻隐之心。
甚至那些弹劾杨一清的六科官员,都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
毕竟很多事他们也只是道听途说,并没有什麽证据。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之间,沐云萍来到了大殿之上。
“臣女沐云萍参见陛下。”
沐云萍行礼道。
“朕听闻沐国公前些日子病了,现在可好些了?”
嘉靖看着沐云萍,并没有直接说事,而是态度温和地询问起了沐国公的身体情况。
沐国公和其他的藩王府不一样,其他的藩王府,任何一个藩王,皇帝只要一句话就可以将他们贬为庶人,但沐国公镇守云南,虽然不是藩王府,却胜似藩王府,朝廷对云南的统治力实际上是很弱的。
想要掌控整个云南,朝廷还需要借住沐王府。
好在沐王府一直都很清楚自己的定位,也从未有过不臣之心,朝廷和沐公府之间一直都是相安无事的。
甚至嘉靖还需要对沐国公嘘寒问暖。
“父亲的身子好多了,前些日子受了凉,经过大夫诊治,已经没什麽大碍了,多谢陛下记挂。”
沐云萍满脸感激道。
嘉靖听到这话,点了点头。
“沐国公可是我大明在云南的擎天巨柱,无论是朝廷还是朕,都离不开他,可要好好保重身子。”
嘉靖说道。
“臣女定会将陛下的话转达给父亲,父亲一定会很高兴的。”
沐云萍恭敬道。
“今日朕召你前来,是有一件事向你求证。”
嘉靖进入正题道。
“臣女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沐云萍信誓旦旦道。
“有人弹劾内阁首辅杨应宁,说他纵容他杨氏子弟在安宁府鱼肉百姓,搜刮民脂民膏,可有此事?”
嘉靖此话一出,朝中文武百官都看向了沐云萍。
“陛下,绝无此事,安宁府虽然离我沐公府很远,在大明边境,但臣女对那里的情况倒是知道一些,安宁有不少土司,要说杨家在安宁鱼肉百姓,搜刮民脂民膏,简直是胡说八道。”
沐云萍听到这话,直接说道。
实际上杨家在安宁府虽然算不上鱼肉百姓,但或多或少都会做下一些恶事,欺压百姓的事,也是有的。
不过沐云萍作为沐公府的郡主,沐公府镇守云南,云南的安宁府的百姓倘若真的像六科官员说的那般,那麽沐公府也是难辞其咎的,最起码一个失察的责任是少不了的。
更何况沐云萍完全不想得罪一个内阁首辅,无论是出於何种考虑,她都不会说杨家的坏话。
嘉靖听到这话,点了点头。
“那安宁府本就处於我大明边境,杨家对於我大明统治安宁府本就起了很大的作用,倘若没有杨家,想来当地的土司就会趁机起势,此事以後休要再提。”
嘉靖面容严肃道。
众官员听到这话,纷纷低下了头,所有人都很清楚,边境的稳定胜过一切,倘若被那些土司夺了权,对大明的边境绝不是一件好事。
杨廉等人组织的第一次对杨一清的集体弹劾,就这麽无疾而终了。
不过这只是开始,下朝之後,无数官员开始往杨廉府上递拜帖。
杨廉看着这一份份拜帖,似乎看到了自己登临内阁的画面。
“杨一清,周楚,也不过如此。”
杨廉志得意满道。